花了几天时间,整理了MySQL的基础内容,看完后你就是合格的增删改查程序员了。通过 itcast
课程进行整理。
分类 | 全称 | 说明 | 链接 |
---|---|---|---|
DDL |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| 数据定义语言,用来定义数据库对象,如:数据库、表、字段等等 | DDL |
DML |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| 数据操作语言,用来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增、删、改 | DML |
DQL | Data Query Language | 数据查询语言,用来查询 数据库中表的记录 | DQL |
DCL | Data Control Language | 数据控制语言,用来创建数据库用户、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| DCL |
本章节主要介绍mysql的视图/存储过程/触发器
视图
视图(View)是一种虚拟存在的表。视图中的数据并不在数据库中实际存在,行和列数据来自定义视图的查询中使用的表(基表),并且是在使用视图时动态生成。
简而言之:视图只保存了查询的SQL逻辑,不保存查询的结果,所以我们在创建视图的时候,主要工作就落在创建这条sql查询语句上
。
操作相关
创建视图
create [or replace] view 视图名称[(列名列表)] as select 语句 [with [cascaded|local] check option ]
-- 从查询中,创建或者替换一个视图,视图名字叫做stu_v_1
create or replace view stu_v_1 as select id,name from tb_user where id <=10;
-- 查询视图创建信息
show create view stu_v_1;
-- 查询视图数据,此时可以理解为视图就是表
select * from stu_v_1 where id=3;
修改
- 方式一:
create [or replace] view 视图名称[(列名列表)] as select 语句 [with [cascaded|local] check option ]
,眼熟不眼熟,是不是和创建一样? - 方式二:
alter view 视图名称[(列名)] as select 语句 [with[cascaded|local] check option ]]
create or replace view stu_v_1 as select id,name,age from tb_user where id <=10;
alter view stu_v_1 as select id,name,age from tb_user where id <=12;
删除
DROP view [IF EXISTS] 视图名称 [视图名称] ...
drop view if exists stu_v_1;
增加视图数据
insert into 视图名称 values(列值)
和表操作一样
insert into stu_v_1 values(13,"hello",12);
但此时要注意了:
- 视图是虚拟的表,不存在数据,所以插入的话相当于在实际表中插入数据。
- 如果实际表中有id为13,且id为主键的话,则不能插入数据。
- 如果成功插入id为13的,但是我们在视图中还是找不到,原因是我们创建视图的条件是 id<=10。
选项以及解释
视图检查选项_cascaded
当使用with cascaded|local check option时,mysql会通过视图检查正在更改的每个行,例如插入、更新、删除以使其符合视图的定义。
如上增加了13的数据,但是在视图中查不到,因为我们创建视图的时候并未指定任何选项,且创建视图的条件是id<=10,但视图给我们提供了选项避免此情况的发生。
create [or replace] view 视图名称[(列名列表)] as select 语句 with cascaded check option;
mysql> insert into stu_v_1 values(13,"hello",12);
ERROR 1369 (HY000): CHECK OPTION failed 'study.stu_v_1'
则会阻止你的插入,因为你插入的和你查询的,是不一致的。
视图的更新
要使视图进行更新,必须保证视图中的行与基础表中的行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,如果视图包含以下任何一项,则该视图不可更新:
- 聚合函数或窗口函数(sum()、min()、max()、count()等等)
- distinct 去重
- group by
- having
- union 或 union all
如下:开始通过count创建了视图,后续就不能插入或者更新了,因为视图中的行和表中的行不一一对应。
mysql> create view stu_v_2 as select count(*) FROM tb_user;
Query OK, 0 rows affected (0.01 sec)
mysql> select * from stu_v_2;
+----------+
| count(*) |
+----------+
| 12099605 |
+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9.43 sec)
mysql> insert into stu_v_2 values(19);
ERROR 1471 (HY000): The target table stu_v_2 of the INSERT is not insertable-into
视图的作用
- 简单,视图不仅可以简化用户对数据的理解,也可以简化他们的操作,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视图,从而使得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指定全部的条件。
- 安全,数据库可授权,但不能授权到数据库特定行和特定的列上。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。比如可以把用户的姓名和号码给隐藏起来,其他的字段可以通过视图查看,保障了安全性。最大的作用。
- 数据独立,视图可以帮助用户屏蔽真实表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。 这个没太大的作用。
以下为安全操作流程
- root用户创建milo用户。
- 授予study库的stu_v_1给milo用户,只授予select权限。
GRANT SELECT ON study.stu_v_1 TO 'milo'@'localhost';
- milo用户登录上来后,只能看当前授予的视图。
mysql> show tables;
+-----------------+
| Tables_in_study |
+-----------------+
| stu_v_1 |
+-----------------+
1 row in set (0.00 sec)
mysql> select * from stu_v_1;
+----+--------+------+
| id | name | age |
+----+--------+------+
| 1 | e | 12 |
| 2 | 用户2 | 35 |
| 3 | 用户3 | 20 |
+----+--------+------+
12 rows in set (0.00 sec)
mysql> update stu_v_1 set name='d' where id=1;
ERROR 1142 (42000): UPDATE command denied to user 'milo'@'localhost' for table 'stu_v_1'
存储过程
我们先代入一下逻辑:在操作数据库的时候,可能会有很多操作,比如我先查询数据,在更新第一张表的数据,再更新第二张表的数据等等,这样操作多次的逻辑,就会有多次连接,此时我们能否优化呢?可以的,可以使用 存储过程。
存储过程:是事先经过编译并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段sql语句的集合,调用存储过程可以简化应用开发人员的很多工作,减少数据在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,对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是有好处的,简单来说,存储过程就是数据库SQL语言层面的代码封装和重用。
特点
- 封装、复用
- 可以接收参数,也可以返回数据
- 减少网络交互,效率提升
基本语法
创建
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([参数列表])
begin
--sql语句,可以多个
end;
call 名称([参数]) --调用
如一个最简单的,统计。
但是不能在命令行中创建,因为出现分号则mysql会认为你已经结束了。但是可以通过设置delimiter 指定结束符号。
-- delimiter $$ --指定结束符号
create procedure p1()
begin
select count(*) from tb_user;
end;
-- end $$ --表示结束
call p1(); -- 调用
- 创建成功后,我们也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:
select * from information_schema.routines where ROUTINE_SCHEMA='study'; -- 指定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以及状态信息
show create procedure p1; -- 查询某个存储过程的定义
- 删除
drop procedure if exists p1;
变量
变量分为三种,一种是系统变量,一种是用户定义变量,还有一个是局部变量
系统变量
mysql服务提供,不是用户定义的,属于服务器层面,分为全局变量(global)和会话变量(session)。
- 全局变量,可以理解为全局有效,比如设置了mysql的系统变量。
- 会话变量,仅仅在当前的会话窗口内有效。
查看系统变量:
show [session|global] variables; -- 查看所有系统变量,可以不指定,默认session
show global variables;
show [session|global] variables like '...'; -- 可以通过like模糊匹配方式查找变量,可以不指定,默认session
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'auto%';
select @@[session|global] 系统变量名; -- 查看指定变量的值,可以不指定,默认session
select @@session.autocommit;
设置系统变量
set [session|global] 系统变量名=值;
set autocommit = 0;
set @@[session|global]系统变量名=值;
set @@session.autocommit = 1;
注意:
1:如果没有指定session|global,默认为session,会话变量。
2:mysql服务重新启动之后,所设置的全局参数也会失效,如想永久有效,在etc/my.cnf中配置后重启。
用户定义变量
用户根据需要自己定义的变量,用户变量不用提前声明,在用的时候直接使用'@变量名'使用就可以了。其作用域为当前连接。
赋值,用户自定义变量无序提前声明或初始化,直接赋值即可。假如说我们使用了这个变量,但是还未赋值,则该变量为null,如 select @aaa
:
set @var_name=expr[,@var_name=expr]...;
set @var_name:=expr[,@var_name:=expr]...;
set @myname = 'miloyang';
set @myage := 33,@mysex:='男'; -- 可以赋值多个,推荐使用:=为赋值,因为=也有相等的意思。
-------
select @var_name:=expr [,@var_name:=expr]...;
select 字段名 into @var_name from 表名;
select @myname:='milo',@mysex:='女'; -- 复制完成后直接查询了
select count(*) into @mycount from tb_user; -- 把tb_user表查询的count(*)的结果,赋值给@mycount的变量
查看
select @myname;
select @myname,@myage;
select @mycount;
局部变量
根据需要定义在局部生效的变量,访问之前需要declare
声明,可用做存储过程内部的局部变量和输入参数,局部变量的范围在内部声明的 begin...end 之间,超出则不可用。
声明:declare 变量名 变量类型 [default ...];
变量类型就是有:int,bigint,char,varchar,time等等数据库的字段类型。
赋值:
set 变量名=值;
set 变量名:=值;
select 字段名 into 变量名 from 表名...;
create PROCEDURE p2()
BEGIN
DECLARE stu_count int DEFAULT 0;
set stu_count = 100;
# set sut_count:=100;
select count(*) into stu_count from tb_user;
select stu_count;
END;
if判断
语法:
if 条件1 then
...
elseif 条件2 then
...
else
...
end if;
来个例子,根据年龄,年龄小于10为少年,小于10-20为青少年,大于20-30为青年,大于30为中年。
create PROCEDURE p3()
BEGIN
declare re_age int default 0;
declare re_str varchar(10);
set re_age:=30;
if re_age <=10 then
set re_str:='少年';
elseif re_age <=20 then
set re_str:='青少年';
elseif re_age <=30 then
set re_str:='青年';
else
set re_str:='中年';
end if;
select re_age,re_str;
END;
call p3();
参数
我们上述的例子很死板,年龄是写死的,如果可以通过参数传递,这样p3根据传入的年龄,返回对于的年龄段,这样才属于封装。
传参来了,有以下类型:
- in,该参数作为输入,也就是需要调用时传入值。默认的。
- out,该类参数作为输出,也就是该参数可以作为返回值。
- inout,该类型参数可以作为入参,也可以作为返回的出参。 语法:
create PROCEDURE 名称([IN/OUT/INOUT 参数名 参数类型])
BEGIN
...
END;
改进上面的例子,随机id的age,根据传入的age返回对应的年龄段的值。
create PROCEDURE p4(in re_age int, out re_str varchar(10))
BEGIN
if re_age <=10 then
set re_str:='少年';
elseif re_age <=20 then
set re_str:='青少年';
elseif re_age <=30 then
set re_str:='青年';
else
set re_str:='中年';
end if;
END;
create PROCEDURE p5()
BEGIN
declare rand_id int default 0;
declare re_age int default 0;
select floor(rand()*100) into @rand_id; #随机id
select age into @re_age from tb_user where id = @rand_id; #通过id得到age
call p4(@re_age, @result_age); #传入age,以及接收的参数
select @re_age,@rand_id, @result_age; # 输出
END;
call p5();
case
有两种写法:
直接来例子吧, 改写上面的p4,通过case来返回。
语法一:这种语法适合里面为确定的值
case case_value
when when_value1 then statement_list1
when when_value2 then statement_list2
else statement_list
end case;
create PROCEDURE p7(in re_age int, out re_str varchar(10))
BEGIN
case re_age
when 10 then
set re_str:='少年';
when 20 then
set re_str:='青少年';
when 39 then
set re_str:='青年';
else
set re_str:='中年';
end case;
END;
语法二:这种语法适合里面为区间的值
case
when search_condition1 then statement_list1
when search_condition2 then statement_list2
else search_condition1
end case;
create PROCEDURE p6(in re_age int, out re_str varchar(10))
BEGIN
case
when re_age<=10 then
set re_str:='少年';
when re_age<=20 then
set re_str:='青少年';
when re_age<=39 then
set re_str:='青年';
else
set re_str:='中年';
end case;
END;
call p6(20,@re_str)
select @re_str;
循环语法
循环结构中,一般用到的有while,repeat,loop三种循环语法。
while
while循环式有条件的循环控制语句,满足条件后,再执行循环体中的sql语句,具体语法为:
while 条件 do
sql...
end while;
来个例子,计算从1加到n的值。
create PROCEDURE p8(in num int,out total int)
BEGIN
DECLARE idx int default 0;
DECLARE add_num int default 0;
while idx<num do
set add_num=add_num+idx;
set idx=idx+1;
end while;
set total:=add_num;
END;
call p8(5,@total)
select @total;
repeat
repeat是有条件的循环控制语句,当满足条件的时候退出循环,类似于do while,上来先去repeat中间去循环一次,然后再去判断until中的条件是否满足,满足就走下一次。具体语法为:
#先执行一次逻辑,然后判断逻辑是否满足,如果满足则退出,如果不满足则继续下一次循环
repeat
sql逻辑
until 条件
end repeat;
继续上个例子,计算1到n的值。
create PROCEDURE p9(in num int)
begin
DECLARE total int default 0;
repeat
set total:=total+num;
set num:=num-1;
until num<=0
end repeat;
end;
call p9(5)
loop
loop实现简单的循环,如果不在sql逻辑中增加退出循环的条件,可以用来实现简单的死循环,loop可以配合一下两个语句使用:
- leave:配合循环使用,退出循环,类似break。 退出指定标记的循环体为:leave label;
- iterate:必须用在循环中,作用是跳过当前循环剩下的语句,直接进入下一次循环。直接进入下一次循环体为:iterate label;
结构为:
[begin_label:] loop
sql逻辑...
end loop [end_label];
来个例子,继续计算从1加到n的值。
create PROCEDURE p10(in num int)
begin
DECLARE total int default 0;
sum:loop
if num<=0 then
leave sum; #退出sum循环
end if;
set total:=total+num;
set num:=num-1;
end loop sum;
select total;
end;
再来一个,计算1到n的偶数值的相加。
create PROCEDURE p11(in num int)
begin
DECLARE total int default 0;
sum:loop
if num<=0 then
leave sum; #退出sum循环
end if;
if num%2 = 1 then
set num:=num-1;
iterate sum; #继续下一个 sum循环
end if;
set total:=total+num;
set num:=num-1;
end loop sum;
select total;
end;
游标(cursor)
我们在begin和end之间定义了局部变量,只能接收单行单列的具体某一个值比如 select age from tb_user where id=1
的值,如果要把全部数据接收,如select * from tb_user where id>10
这些数据接收怎么办呢? 游标来了。
游标:用来存储查询结果集的数据类型,在存储过程和函数中可以使用游标对结果集进行循环的处理。游标的使用包括游标的声明,open/fetch/close等等,如下介绍。
- 声明游标
declare 游标名称 cursor for 查询语句;
- 打开游标
open 游标名称;
- 获取游标记录
fetch 游标名称 into 变量[,变量];
- 关闭游标
close 游标名称;
来吧,例子:根据传入的用户年龄uage,查询用户表中所有的用户年龄等于uage的用户姓名和电话号码,并将用户的姓名和号码插入到锁创建的一张新表中。
create procedure p12(in u_age int)
begin
declare uname varchar(10);
declare uphone varchar(10);
declare uage int;
declare u_cursor cursor for select name, phone, age from tb_user where age = u_age; # 声明游标,通过查询获取
# declare exit handler for sqlstate '02000' close u_cursor; # 条件处理程序,稍后解释
declare exit handler for not found close u_cursor; # 条件处理程序,稍后解释
drop table if exists tb_user_phone;
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b_user_phone
(
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,
name varchar(100),
phone varchar(20),
age int
);
open u_cursor;
#开启游标
#循环遍历
while true
do
fetch u_cursor into uname,uphone,uage; #此时的顺序,要和上面select的顺序一样。
insert into tb_user_phone values (null, uname, uphone, uage); #插入到新表中
end while;
close u_cursor;
end;
条件处理程序
条件处理程序(handle),可以用来定义在流程控制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相对应的处理步骤,具体语法为:
declare handler_action HANDLER FOR condition_vale [,condition_value] ... statement;
handler_action
CONTINUE:继续执行当前程序
EXIT:终止执行当前程序
condition_value
SQLSTATE sqlstate_value:状态码如 0200
SQLWARNING:所有以01开头的SQLSTATE代码简写
NOT FOUND:所有以02开头的SQLSTATE代码的简写
SQLEXCEPTION:所有没有被SQLWARNING或者NOT FOUND捕获的SQLSTATE代码的简写
具体的可以查看: mysql错误信息
存储函数
存储函数是有返回值的存储过程,存储函数的参数只能是IN类型的,具体的语法为:
create function 存储函数名称 ([参数列表]) #这个参数列表只能是in类型
returns type [characteristion ...] # 返回值的类型
begin
--sql语句
return ...;
end;
charcteristion说明:
- deterministic:相同的输入参数总数产生相同的结果
- no sql:不包含sql语句
- reads sql data:包含读取数据的语句,但不包含写入数据的语句
来个例子,哈哈,还是1加到n。
create function fun1(n int)
returns int
#no sql
deterministic
begin
DECLARE total int default 0;
while n > 0
do
set total = total + n;
set n = n - 1;
end while;
return total;
end;
select fun1(100);
存储函数用的相对较少,因为存储函数必须要指定返回值,且存储函数都可以使用存储过程来替代。
触发器
触发器是与表有关的数据库对象,在insert/update/delete之前或之后,触发并执行触发器中定义sql语句集合,理解为钩子。触发器的这种特性可以协助应用在数据库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,日志记录,数据校验等等操作。触发器只支持行级触发,比如执行update的时候,影响了5行数,则触发器会触发五次。不支持语句级触发。使用old和new来引用触发器中发生变化的记录内容。如果对canal有了解的话,这个与其差不多。
触发器类型 | new 和 old |
---|---|
insert | new表示将要或者已经新增的数据 |
update | old表示修改之前的数据,new表示将要或已经修改后的数据 |
delete | old表示将要或已经删除的数据 |
- 创建触发器
create trigger trigger_name
before/after insert/update/delete
on tbl_name for each row # 行触发器
begin
trigger_stmt;
end;
查看
show triggers;
删除
drop trigger [schema_name.]grigger_name;
如果没有指定schema_name,默认为当前数据库
来个例子(没办法使用加到n了...),通过触发器记录tb_user表的数据变更日志,将变更日志插入到log表中,包含增、删、改。
- 日志表结构:
create table user_logs (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, operation varchar(20) not null comment '操作类型', operation_time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'操作时间', operation_id int(11) not null comment '操作的id', operation_params varchar(50) comment '操作的参数' )
- 定义触发器 增加的触发器
create trigger tb_user_insert_trigger
after insert
on tb_user
for each row
begin
insert into user_logs(id, operation, operation_time, operation_id, operation_params)
values (null, 'insert', now(),
new.id,
concat('插入的数据内容为:id=', new.id, 'name=', new.name, 'age=', new.age));
end;
#查看触发器
show triggers ;
# 删除触发器
drop trigger tb_user_insert_trigger;
此时如果在tb_user表中插入一条数据后,则user_logs表中会自动插入一条数据。
更新、删除的例子就不来了,修改上述的,把after修改为 update/detele,然后更新之前的数据使用old.id,old.name...,更新之前的,还是new.id,new.name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