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读懂《红杉AI闭门会议》

miloyang
0 评论
/ /
161 阅读
/
3490 字
23 2025-05

150位全球顶尖AI创始人齐聚红杉资本会场。窗帘落下,与外界隔绝整整6小时——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白板上的一句话:下一轮 AI,卖的不是工具,而是收益。

AI是下一个操作系统

像当年Windows和IOS一样,主导任务编排,资源调用,市场规模至少是云计算的10倍。 因为AI同时吞噬了软件和服务的利润池,saas,it外包全部会打散重组,现在我们正处在AI时刻的Iphone时代的前夜,平台、接口、标准正在成型,生态即将爆发。

底层模型不要碰

底层大模型不要碰中间层工具类会被边缘化,真正值钱的是结果型AI引用,展开说下就是,底层大模型是烧钱机器,不是创业战场,他已经被OpenAI、Google、DeepSeek这些超级巨兽之间的军备竞赛。
中间层的工具,比如Langchain、Pinecone(向量数据库)、make zapier(工具编排插件平台),或者我们耳熟能祥的cursor、trae等wrapper类产品,或者Haystack等rag系统工具,这些都是临时搭桥用的施工脚手架,一旦底层模型更强大,上层应用更成熟,这些不是被淘汰就是被吞并,要么被集成到大平台里面,要不就是没人记得的地下水管道,下面的AI公司才是未来的王道。

  • Sierra客服服务AI

    他可不是陪聊或者是回答问题,而是接到任务处理流程,交付结果,直接给公司处理退订的、投诉的、下了订单的填表技术支持,一揽子干到底,而且这个应用最炸裂的是,你的客户不满意,他就不跟你收费,这是第一家AI按成交结算的公司,也是非常值得琢磨,就是怎样把AI包装成一个岗位,而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功能。 openevidence,一个医疗AI辅助诊断,医疗版本的专家顾问,不是AI替你看病,而是辅助医生更加精准的做诊断,他把所有的医学文献、功能、指南进行汇总,医生输入情况之后,AI直接给出推荐诊疗路径、用药建议等注意事项,大量的节省了医生查资料的时间,极大的提高了诊疗质量,是真正被医院采购,医生原因依赖的系统,所以咱们如何做到在咱们PDF行业里面合规,是不是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加速决策,减轻失误,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
  • SkiledAI

    通用机器人大脑,你告诉他一个动作,他就自动适配不同的设备,把工业机器人升级到了AI感知+执行,用一套大模型来控制不同形态的机器人,比如质检机器人、装配机器人等等,一套系统适配多种机械臂,工厂老板再也不需要花巨资去花好几个月去训练不同的机器人了,只要部署了这个应用,很多操作就自动化了,显著降低了工厂自动化门槛,是降低成本的实打实的利器。

  • claude code

    claude本来就是公认的AI编程一哥,这个code功能主打非程序员写代码,而不是面向开发者,你用自然语言跟他说,帮我写一个记录销售数据的网页,他就帮你自动生成网页的代码,然后帮你改错,更新逻辑等等,这不是玩具,而是真的把一个人编程多个开发者,让小微团队、产品经理、企业主都能够以外行人的身份带AI上场,显著减少请外包、带开发、建系统的成本。

这几个都是结果型AI,都是流程流程闭环,都是你交给他任务,他自己跑完整个流程,就像一个人带着一整个团队一样,直接把结果给你交付回来。

智能体经济 Agent Economy

这种新物种加新经济的概念,AI不再是ChatGPT或者deepseek那样的聊天机器人,而是有身份,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,比如客服、法律顾问、销售助手等等,有记忆的,不止是回忆起你刚刚说的那几句话,而是记住了你整个任务,有目标的直到问题的终点,不是停在你回答问题的层面,有自主回答问题能力的,可以自己查数据、调系统、发指令、填表格、写邮件,有这些综合能力的才叫做AI Agent智能体,是真正的数字员工,更重要的是,多个Agent之间还可以互相协作,分工交付,像一个真正的团队,比如扣子空间的计划执行流。

  • Harvey agent

    创建Harvey agent这家公司,刚成立两年,已经估值50亿美元了,他的agent是AI法务专员,流程型的agent,他专门审查合同,起草法律意见,会读上下文,能引用法律模版,引用条款,生成法律初稿。

  • Langchain Ambient Agent

    Langchain Ambient Agent,是AI行政助理,后台型的Agent,不用每次提醒,他自己就在后台运行,跟踪会议安排,编写发送会议纪要、收集资料等等,他的Agent inbox就像一个AI工作回执箱,可以看到具体执行了哪些业务。

  • Rox

    Rox这家团队才15个人,已经获得5000w美元的投资,他的产品是面向销售的,是一个AI销售数字人,是协作型的Agent,他给销售自动整理客户背景,准备会议资料,撰写后续邮件、推进销售漏斗的进度。

这三个Agent组合起来,就像你雇佣了一只7*24小时的小型团队,他们最懂业务也不会出错。所以未来的公司不是有多少人,而是有多少个Agent,Agent不再是插件,不再是配角,不再是员工的辅助工具,而是岗位的直接替代者、流程的自动执行者,协作网络中的新节点,是组织结构里面的最小执行单位。

一个人的独角兽

one-person unicorn,一个人的独角兽企业,可能现在整个硅谷都在打赌,谁是第一家估值10亿美金的个人独角兽企业,这个人只需要做任务定义,加方向把控,带着一群Agent就能干完原来几十个人才能干完的业务,这可不是科幻,刚刚举例的那些应用全部都在走这条路。

企业需要AI原生化

企业下一轮竞争力的关键变量,而不是传统的降本增效,AI不是给企业装外挂,而是开始倒逼企业本身重构运行方式,传统企业里面,人是主力,执行流程依靠前期计划,成功等于流程设计的好,加人员按部就班执行的稳,非标准任务靠经验来判断分配,但是在Agent驱动的Ai组织里面,你只需要设定目标和约束,AI系统可以自动探索多种路径,从试错到反馈再到优化,更加像是一个演化系统,而不是命令系统,比如营销之前的方案是社媒、软文、网红加持,增加友好SEO等等,现在编程设定一个目标,就是提高点击率,AI就开始自动尝试不同文案,做不同落地页,跑AB test去优化。这是企业组织从流程确定下到目标不确定性的范式级转化

传统领导者的工作是,分配任务跟进进度,解决瓶颈,AI时代的管理者变成设定目标确定约束条件,设定Agent系统之间的协作逻辑,管理者变成了流程的架构师,之前管理的如果是三个销售,现在指挥的是客服Agent+报价Agent+邮件Agent,无需指导他们如何写邮件,而是定义策略审核效果,这是管理者从管理人到编排AI的范式级转化。 传统模型下,产品经理提需求,程序员做实现,项目管理协调推进,在AI原生模式下,如果你是做产品的,就要开始像设计组织一样设计AI团队结构,如果是项目管理的,要接受人不再是最小执行单元的新常态,项目协作不再是10个员工,而是5个人加5个Agent系统,KPI对象不再是人,而是AI系统的输出结果,组织的效率瓶颈不再是人做的慢,而是你没有调好Agent结构。

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会上亮出一张时间表:
“2025年,AI 代理开始工作;
2026年,AI 将发现新知识;
2027年,AI 将进入物理世界创造价值。”
这不是愿景,是路线图。

白领如何转型不被淘汰?三年窗口期如何吃到红利?AI创业公司如何突围?预知后事如何,请待下回分解。

人未眠
工作数十年
脚步未曾歇,学习未曾停
乍回首
路程虽丰富,知识未记录
   借此博客,与之共进步